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智云理财,曾任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总统,绝对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对支持者而言,他是“巴尔干之鹰”,是一位敢于为民族利益而战的领袖;但反对派却给他冠上了“巴尔干屠夫”的恶名,指控他是导致巴尔干血腥冲突的主要推手之一。
米洛舍维奇被指控在克罗地亚战争、波黑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期间实施种族屠杀等严重罪行。2001年,他在国内被捕,并在同年6月被引渡至海牙国际法庭,成为世界上首位接受国际法庭审判的前国家元首。尽管面临重重指控,米洛舍维奇始终坚决否认自己的罪行,直到2006年3月11日,他在海牙的监狱中突然去世,享年64岁。这个消息震动了全世界,也为这位颇具争议的领导人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塞尔维亚,作为南斯拉夫的核心国家之一,经历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变迁。南斯拉夫一词源自“南斯拉夫民族”,即巴尔干半岛上斯拉夫民族的一部分,除了南斯拉夫之外,还有东斯拉夫和西斯拉夫两个分支。东斯拉夫民族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而西斯拉夫则包括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的成立,意味着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斯尼亚等国家的联合。随着东欧剧变,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议会通过新宪法,宣布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这一结构持续了十多年。南联盟的面积达到十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0万,其中塞尔维亚族、阿尔巴尼亚族、黑山族、匈牙利族等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官方语言是塞尔维亚语,东正教是主要宗教,首都则是贝尔格莱德。尽管南斯拉夫曾是巴尔干地区的强大联合体,但其内部的民族矛盾和政治冲突,尤其是米洛舍维奇提倡的“大塞尔维亚主义”,最终加剧了地区动荡,导致克罗地亚战争和波黑战争的爆发,造成超过20万人死亡。
展开剩余71%米洛舍维奇执政期间,金吉奇一直是政府的主要反对声音。1997年,金吉奇和其他反对派指责米洛舍维奇政府在选举中舞弊,并组织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试图逼迫米洛舍维奇下台。然而,米洛舍维奇强硬抵抗,反对派未能成功推翻他的政权。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空袭时,金吉奇作为贝尔格莱德市长逃往黑山避难,遭到国内政府的批评。轰炸结束后,金吉奇还与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会面,这一举动令他在国内的声望跌入谷底。
到了2000年的总统大选,金吉奇深知自己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已经严重受损,因此他决定推出科什图尼察作为反对党的候选人,并在幕后策划。尽管在选举中,米洛舍维奇的社会党获得了42.3%的选票,而科什图尼察赢得了48.2%的选票,但由于没有一方超过半数,按照南联盟的选举规则,应该进行第二轮选举。反对党不甘心接受失败,纷纷指责“第一轮选举即已过半”,要求重新计票,并发动大规模抗议。最终,在压力下,南联盟宪法法院宣布科什图尼察当选为新总统,而米洛舍维奇则被迫下台。金吉奇因在这次选举中的突出表现,被任命为塞尔维亚总理。
作为米洛舍维奇长期的政治对手,金吉奇终于迎来了报复的机会。金吉奇通过与美国的私下交易智云理财,达成了某种不可告人的协议。在南联盟剧变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多次要求将米洛舍维奇引渡至国际法庭。科什图尼察作为新总统多次拒绝这一请求,声称南斯拉夫的法律禁止将本国公民引渡至国外审判。然而,金吉奇凭借美国的支持,开始施压,最终在2001年4月1日,他指使南联盟警方强行逮捕米洛舍维奇,并将其送至海牙接受审判。
米洛舍维奇在国际法庭上面临的指控涵盖战争罪、反人类罪和种族屠杀罪等60多项罪行,涉及波黑战争中的萨拉热窝围困和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等重大事件。2006年3月11日,他因心肌梗塞在海牙监狱中去世。米洛舍维奇的死因至今仍充满疑问,许多人认为他的死亡充满了种种不解之谜。
令人震惊的是,在米洛舍维奇去世十年后,2016年3月24日,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发布了最终判决,认为米洛舍维奇并未参与针对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人的种族清洗。判决书的第1303页明确表示:“法院认为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米洛舍维奇认同将波斯尼亚塞族人所要求的地区,逐出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人。”这意味着,米洛舍维奇作为个人是无罪的。然而,这一裁定却已为时已晚。
两年后的2003年3月12日,塞尔维亚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刺杀案——金吉奇在政府大楼外遭遇暗杀,不治身亡。这一事件与米洛舍维奇的遗产密切相关,许多人认为这是一场由支持米洛舍维奇的军方势力策划的复仇行动。调查显示,金吉奇的刺客是塞尔维亚特别行动队的两名指挥官——米洛拉德·乌莱梅克和兹韦兹丹·约万诺维奇。两人受米洛舍维奇支持者的指使,精心策划了这次刺杀行动。2007年,塞尔维亚特别法院最终判处两人40年监禁。米洛舍维奇去世前一年,金吉奇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依旧未能改变历史的轮回。
无论是金吉奇的崛起,还是米洛舍维奇被强行引渡背后的复杂国际博弈,都与美国的介入密切相关。美国的干预使巴尔干地区的政治局势更加动荡,甚至可以说,美国的影响力成为南斯拉夫解体的重要推手。然而,南斯拉夫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民族之间深刻的矛盾,这些矛盾在米洛舍维奇和金吉奇等人的领导下被进一步激化智云理财,而未能有效调解。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正是通过不断加剧这一冲突,推动了南斯拉夫的迅速崩解。
发布于:天津市尚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